太陽能電廠遮陰評估

遮陰問題是影響太陽能發電系統效能的重要因素,妥善的遮陰評估能夠最⼤化發電量並延⻑系統壽 命。本節將深⼊探討太陽能電廠的遮陰影響、評估⽅法及⼀年四季的遮陰變化分析。

遮陰影響

發電量下降

太陽能系統的發電量與接收 的⽇照直接相關。即使只有 ⼀⼩部分的太陽能板受到遮 擋,整體系統的發電效率也 會顯著下降。根據研究數 據,10%的⾯積遮陰可能導致 20-30%的發電量減少。這是因 為太陽能板通常以串聯⽅式 連接,⼀塊板的性能下降會 影響整個串列。現代系統採 ⽤的微型逆變器或優化器可 部分緩解這⼀問題,但不能 完全消除遮陰帶來的損失。

熱點效應

當太陽能板的部分區域被遮 蔽時,未遮蔽的區域繼續產 ⽣電流,⽽遮蔽部分會形成 電阻,導致局部溫度急劇上 升,形成「熱點」。⻑期存在 的熱點可能導致組件內部材 料劣化,甚⾄燒毀旁路⼆極 體,造成永久性損壞。嚴重 時,熱點溫度可達200°C以 上,不僅降低發電效率,還 構成安全隱患。

組件壽命縮短

⻑期遮陰導致的熱點效應和 不均勻⽼化會加速太陽能板 的劣化過程。正常情況下, 太陽能板每年的效率衰減約 為0.5-0.7%,但頻繁遭受遮陰 的系統可能出現2-3%的年衰 減率,⼤幅縮短系統的有效 使⽤壽命,影響投資回報。 同時,局部⾼溫也會加速封 裝材料的⽼化,增加⽔汽滲 透的⾵險。

評估⼯具

專業軟體模擬

現代太陽能設計普遍使 ⽤專業軟體進⾏遮陰模 擬,如PVsyst、Helioscope 和Aurora Solar等。這些⼯ 具能夠基於三維建築模 型、地理數據和氣象記 錄,精確模擬全年不同 時間點的陰影分佈。模 擬結果通常包括年度遮 陰損失百分⽐、⽉度變 化趨勢和每⽇陰影移動 軌跡,為系統設計提供 數據⽀持。

現場勘查

軟體模擬需要搭配專業 的現場勘查來驗證和補 充。使⽤太陽路徑分析 儀(如Solmetric SunEye)可 在現場直接測量潛在遮 陰物對特定位置的影 響。勘查⼈員還需記錄 周邊建築物⾼度、樹⽊ 位置及⽣⻑情況、煙囪 或設備等可能產⽣陰影 的物體。⾼空無⼈機拍 攝的正射影像也是評估 遮陰的有效⼯具。

⽇照軌跡分析

現代太陽能設計普遍使 ⽤專業軟體進⾏遮陰模 擬,如PVsyst、Helioscope 和Aurora Solar等。這些⼯ 具能夠基於三維建築模 型、地理數據和氣象記 錄,精確模擬全年不同 時間點的陰影分佈。模 擬結果通常包括年度遮 陰損失百分⽐、⽉度變 化趨勢和每⽇陰影移動 軌跡,為系統設計提供 數據⽀持。

⼀年四季遮陰變化分析

春季遮陰特點

春季⽇照時間逐漸增加,太 陽⾼度⾓適中。此時樹⽊開 始⽣⻑新葉,可能⽐冬季產 ⽣更多遮陰。系統效率開始 上升,但需注意早晚時段東 西向的陰影影響。太陽從東 偏北⽅向升起,偏西北⽅向 落下,⽇照時間約12-13⼩ 時。

夏季遮陰特點

夏季太陽⾼度⾓最⾼,⽇照 時間最⻑。陰影⻑度最短, 但樹⽊茂密度最⾼。系統發 電量通常達到全年峰值,遮 陰損失相對較⼩。太陽從東 北⽅向升起,從西北⽅向落 下,⽇照時間可達14-16⼩ 時。需特別注意清晨和傍晚 的東西⽅向⻑陰影。

秋季遮陰特點

秋季太陽⾼度⾓逐漸降低, ⽇照特性與春季相似但呈相 反趨勢。樹⽊仍有茂密樹 葉,但開始落葉。系統效率 開始下降,早晚陰影影響加 ⼤。太陽從東偏南⽅向升 起,偏西南⽅向落下,⽇照 時間約11-12⼩時。

冬季遮陰特點

冬季太陽⾼度⾓最低,⽇照 時間最短。陰影⻑度達到全 年最⻑,即使較低的障礙物 也可能產⽣顯著遮陰。落葉 樹的影響減⼩,但常綠樹仍 會產⽣陰影。太陽從東南⽅ 向升起,從西南⽅向落下, ⽇照時間僅約9-10⼩時。這⼀ 季節遮陰損失最為嚴重,是 評估的重點時期。

解決⽅案

調整太陽能板⾓度與⽅向

在設計階段,可通過微調太 陽能板的傾⾓和⽅向來最⼩ 化遮陰影響。例如,在有東 西向遮陰物的情況下,可考 慮將陣列分割為朝向不同的 ⼩組,或採⽤較⾼的傾⾓來 減少早晚時段的遮陰損失。

移除遮蔽物

如條件允許,可考慮修剪樹 ⽊、移動可移動設備或調整 建築結構,消除主要遮陰 源。在新建太陽能電站時, 場地選擇應優先考慮無遮陰 或遮陰極少的區域,並預留 ⾜夠空間避免陣列間⾃遮 陰。

 

優化系統配置

採⽤先進的系統配置可減輕 遮陰影響。使⽤功率優化器 或微型逆變器可以實現組件 級功率跟蹤,使每塊太陽能 板獨⽴運⾏,避免”短板效 應”。對於不可避免的遮陰區 域,可安排在不同的MPPT通 道或採⽤不同的串列配置。

完善的遮陰評估是太陽能系統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。通過結合專業軟體模擬、現場勘查和四季⽇ 照分析,能夠精確預測遮陰損失並優化系統設計。特別是在台灣這樣的亞熱帶地區,合理的遮陰管 理不僅能提⾼發電效率,還能確保系統的⻑期可靠運⾏,最⼤化投資回報。

 

返回頂端